美国对印关税制裁下的中企考量

|

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出口商品征收高达50%的超额关税,理由是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,并拒绝向美国进口开放农业和乳制品等敏感领域。此举在经济和外交层面引发连锁反应,不仅影响印度,也切关中国在印企业的利益和运营策略。

印度的关税负担与战略豁免

此次关税措施包括25%的基础税率和额外25%的惩罚性税率,主要针对劳动密集型行业,如纺织品、珠宝、鞋类和化工产品。根据全球贸易研究组织(GTRI)的估算,印度对美出口额可能从865亿美元降至2026年的500亿美元。

不过,部分关键行业获得豁免。制药和电子产品未被纳入征税范围,以避免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:印度每年向美国出口的仿制药价值约为87亿美元,保持畅通无阻。2024–25财年,印度对美电子产品出口额达到90亿美元,与工程产品和制药并列为前三大出口品类。

附表1:美国针对金砖国家与东盟国家的关税对比(截止8/28/2025)

国家 关税 主要原因或备注 
印度 50% 俄油进口、农业市场封闭、贸易逆差 
巴西 50% 政治因素 
中国 30% 仅适用于关税谈判的暂停期(至11月10日) 
越南 20% 贸易规则合规,出口占GDP比重高 
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 19% 与美关系稳定,未涉俄油争议 
南非 30% 贸易不平衡与政治因素 
孟加拉国、斯里兰卡 20% 低关税,服装出口竞争力强 

中印竞合关系的动态更新

直接的利好因素是,50%的高额关税将导致印度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,中国出口商有可能借此收复失地,拿回在纺织、化工等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市场份额。

而这一关税冲突,也称为近期中印关系显著缓和的重要背景。刚刚过去的8月18日,在美国宣布对印实施50%关税的时间点,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印度,双方达成了边境重新开放、恢复中印直航和签申请证便利化等协议;而在即将于8月31日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将会见印度总理莫迪,就两国经贸往来、互联互通以及主权问题进行磋商。

中印两国还有很多根本问题需要解决。以印度商务部的官方统计为例,印度去年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额达1130亿美元,而出口仅为140亿美元,贸易失衡创下历年最高。同时,边境争议依然限制着更深层次的合作。然而,两国共同面临的惩罚性关税,成为两国彼此走近、寻找美国之外经济依托体系的重要粘合剂。

在印中企:认清大势,身段灵活

尽管如此,无论是美印之间当下的关税摩擦,还是中印之间的关系缓和,都不足以动摇中、印、美三国间的外交战略、同盟阵营和经济掣肘。

中印之间存在高度经济依存关系,双方将谨慎推动经贸合作,在”独立自主”和”互利互助”之间找到双方认同的平衡点。当前,不少中国企业正通过股权合资、技术授权的方式,积极参与印度电子制造业的发展(见下表)——只是,根据印度政府规定,中资企业持股上限为10%,特殊情况下可放宽至26%,但需有明确的技术转让承诺。

附表2: 近期中印电子制造领域合资企业(截至2025年)

1、Dixon Technologies 与龙旗科技

  • 合资公司名称:Dixtel Infocomm
  • 股权结构:Dixon 持股 74%,龙旗科技持股 26%
  • 业务范围: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AI PC、汽车电子等
  • 备注:该项目已获得印度政府批准,纳入PLI激励计划

2、Epack Durable 与海信

  • 股权结构:海信持股不超过 26%
  • 业务范围: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等家电制造
  • 产能目标:至2028年年产空调100万台
  • 地点:安得拉邦制造基地

3、Micromax 与华勤通讯

  • 合作方向:智能手机制造
  • 状态:已获印度政府批准,正在建设生产线
  • 备注:华勤提供设计与技术支持,Micromax负责本地运营

可以肯定,美国针对印度征收的50%关税不会持久,因其有违两国共同谋划的印太战略。两国将很快找到体面的”台阶”,顺利达成某种妥协。美国外交界的主流观点认为,印度在全力发展本土制造业的同时,会适当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和防务依赖,深化与西方经济体的利益关联。对此,中国企业家们早有清醒认知:印度是美国重构全球产业供应链、实施”去中国化”战略的重要替代力量,因此中印之间”合作+竞争”的态势将持续下去——即便如此,他们仍会争取一切可能的生存空间。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四方维原创内容,著作权归四方维所有。未经四方维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。